AI物理双向对齐:推动化学反应研究工具的革命

2025.08.02阅读量:11

科研进展

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压舱石,依然在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如何更高效、更精准地将煤炭转化为油气等高附加值产品,是当前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难题。上海创智学院朱通团队开展了一项以“AI+物理融合”为核心的科研探索,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化学反应智能预测体系,为破解煤制油气中的技术瓶颈提供长期支撑。



煤制油气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

煤制油工艺虽发展多年,但其工业化过程始终面临“反应机制复杂、煤种适应性差、优化周期漫长”等突出问题。不同地区的煤种差异大,例如新疆煤、兖州煤、大同煤等,其在现有工艺下的产油效率、供氢反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,导致产业在规模推广和成本控制上举步维艰。当前主要依赖经验驱动的试错式实验方法,不仅效率低、成本高,也难以适应未来复杂系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。



探索AI与物理融合的全新解法

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一项面向未来的探索性研究,尝试将AI算法与物理原理深度融合,希望通过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内在规律,构建一个具有通用性与可解释性的化学反应基座模型。既强调从底层物理中抽取共性,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高维空间中的高效表达与学习能力,从而在通用性和决策效率之间取得更优的平衡。目前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:


  1. 构建通用化学反应大原子模型:构建面向碳、氢、氧、氮元素体系的超过1700万个非平衡构型的大规模预训练数据集,并通过主动学习构建精细化高精度数据用于模型微调,最终获得一个通用反应大原子模型。模型在反应能量、结构优化与过渡态预测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,部分指标已超过高精度量子化学水准,也超过了5月份Meta发布的通用势能模型。


  2. 开发了深度学习增强的化学反应密度泛函算法:通过在传统泛函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修正项,团队提出深度学习增强的密度泛函计算框架,在保持高计算效率的同时,大幅提升了反应能和能垒预测的精度。这一方法在碳、氢、氧、氮体系上实现了接近化学精度的性能,优于多种主流泛函,尤其适用于对煤制油等复杂反应路径进行快速可靠的能量评估,为煤化工领域的大规模反应建模与参数筛选提供了新工具。

  3. 构建能量-构型双一致的扩散模型,实现反应路径秒级预测:等变一致性扩散模型(ECTS)可在单步推理中同时生成反应路径、过渡态结构并给出能垒预测,显著简化了传统反应机制计算流程。模型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,计算速度提升数百倍,过渡态结构误差低至0.12 Å,能垒预测误差仅为2.4 kcal/mol。该方法适用于高通量反应筛选与路径识别,有望服务于煤制油等复杂反应体系的机制探索与路径优化。


  4. 构建跨尺度谱学大模型,实现谱学信号与反应机理的双向对齐:多层级、跨尺度的化学反应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融合了分子结构、反应类型、谱学等信息,实现反应产物、振动光谱等复杂属性的结构化表达。通过统一的图表示框架,模型可支持产物预测等多种下游任务,增强了复杂反应体系中谱学知识的可调度性与模型的通用性。



从底层能力到系统化支撑

研究团队在物理建模、化学化工、人工智能算法与高精度实验等关键方向具备深厚积淀,已构建完成一批高质量实验与模拟数据集,累计收录超3000万个超高分辨反应数据。在此基础上,团队已开发出多个原型模型,初步验证了其在复杂反应体系中的建模能力和泛化性能,并与多家行业头部单位建立稳定合作机制,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场景中的早期验证与试点应用。


团队聚集了一支具备“理论—算法—应用”全链条能力的跨学科博士生队伍,涵盖物理、化学、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,能够在前沿理论探索与产业需求之间架起高效转化的桥梁,持续释放原始创新活力。



开源模型和数据链接:

https://doi.org/10.5281/zenodo.14876882

https://github.com/sii-research/DPA3-CHON

https://github.com/sii-research/BHpredict

https://github.com/sii-research/vib2mol